|
和孩子建立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关系的突破口是沟通发表时间:2017-11-05 18:36来源:和孩子建立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关系的突破口是沟通 为什么你永远没法跟孩子沟通?终于找到原因了 相信不少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多多少少会有各种各样的无奈。每天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努力挣钱,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。 所以地铁挤,有什么关系。加班又有什么关系。学区房贵得要死也得买啊,为了咱家孩子的未来啊。就是拼掉自己的半条命也愿意! 几乎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孩子。知道自己上班忙没时间陪孩子,所以总是在其他地方想办法弥补。 可是呢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的孩子变了,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一遇到事就告诉父母的贴心小棉袄。 一下班便匆匆回到家,就是为了赶紧给孩子做点好吃的。饭桌上却因一点小事又彼此闹得不愉快,最后孩子砰的一声将门关上,一大桌的菜还没来得及动..... 是什么时候我们和孩子变成了最近的陌生人。只是想问问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,下雨的时候提醒他多穿衣,换来的却是一句,烦不烦啊,我这么大了,整天就知道唠叨。 是我们错了吗?还是只是我们的方式错了。 作为父母肯定是愿意和孩子去沟通的,很多父母也尝试着去做,但孩子确不愿意与父母沟通,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? 是不是家长对“沟通”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?努力想要成为好家长的我们,到底做错了什么? 误区一:沟通仅仅指说话,孩子的语言和动作都被忽略了。 家长们经常抱怨:“孩子们长大了话越来越少!”但是沟通仅仅就是指讲话这么简单吗? 很多父母只是想从孩子口中活的消息,这就是懒惰的做法!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通过孩子的神情动作,以及生活表现来观察和分析孩子的心事应该。 比如说一位母亲曾经向我诉苦:孩子在考试后一直躲着家长,面对家长对成绩的质问也默不作声,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却无济于事。 于是我问家长:孩子考试之后情绪怎么样呢?家长的回答是,孩子什么都没有说。 “什么都没有说”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反应,这种表现说明孩子也许在为自己的成绩感到内疚痛苦,这个时候家长一顿指责,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低落。 而如果父母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,一个信任的眼神,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爱,也许孩子就会愿意在父母主动跟父母谈,而不是选择对父母关闭心灵的大门。 误区二:沟通就是说家长需要知道的事情吗? 有位妈妈说:“我知道和孩子沟通很重要,也经常会找机会与他谈,可是我只要一问他学习的事情,他就嫌我烦。” 很多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原因在于:父母永远只是对自己关注的内容感兴趣,根本不愿意听孩子讲其他的内容,父母只关注成绩和分数,对孩子交了什么朋友、完了什么游戏都没有兴趣,这就让大部分孩子不胜其烦。 孩子本来认为沟通应该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说,而父母却并不认同,好比孩子需要沟通的内容有四车道那么多,但是父母那里只有一车道,于是孩子觉得塞车,大部分内容过不去,孩子当然不高兴了,也就不愿意走这条路了。 而父母只能看到一条车道上的事情,对孩子了解也很片面。于是,双方的沟通要么逐渐减少,要么则流于表面,草草敷衍。 误区三:沟通就是彼此不停的说话吗? 很多家长跟我说,孩子就是不肯说话,跟孩子说话他又不愿意听,让人特别苦恼。其实,沟通中听比说重要, 很多家长就是没有做好“听”这个工作,才使亲子沟通无法继续。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,你是否记得有这样的画面,大人之间在谈话,孩子在一旁跃跃欲试的想要说话但是却插不上嘴,这个时候,孩子会插到我们中间,问我“你为什么不听我说呢?”每当这时,孩子可能是感受到了冷落。 我们大人常说:“小孩不要插嘴!”或者“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!” 但事实呢,如今的小孩子见多识广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,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孩子的意见幼稚,就加以否定了,这不仅遏制了孩子的思想,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不尊重。 久而久之,当孩子长大了,家长希望孩子主动表达的时候,孩子却已经关上了心门。 误区四:在有问题的时候沟通就行了,希望一次就能达到效果。 我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位爸爸,孩子厌学、甚至经常在外面与人打架,爸爸非常着急上火,但是与孩子根本无法沟通,除了讲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,他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,而孩子不是低头不做声,就是根本不理会。 谈话时,我问这位爸爸如何评价孩子的个性、孩子从小发展的轨迹、孩子喜欢什么等等,爸爸瞠目结舌,答不出来。 良好沟通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,家长平时就要注重跟孩子交流,一早发现孩子的问题,就及时沟通。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。
文章分类:
教育资讯
|